范姜是臺灣少數的複姓之一,在中國大陸其實沒有范姜家,而是到了臺灣之後才成了姓氏,除了新屋區以外,臺灣其他各地乃至於海外地區,凡有姓范姜的,必定是從新屋范姜分出去的。
范姜氏源自廣州惠州府,清朝初年有婦人雷氏因丈夫范景集早逝,無力撫養孤子范文質,於是再嫁姜同英為妻。范文質長大成人後為感念繼父的養育之恩,將其5個孩子均冠上范姜複姓,是為范姜姓的濫觴。1736(乾隆年),文質二子范姜殿高隻身來臺,先到新屋鄉上庄子築屋暫居,再領四兄弟來臺拓墾,後來才遷到祖堂現址。
范姜祖堂建於1854(咸豐5)年,當時只建前堂部分,附近民眾指此為「起新屋」,此亦為今之「新屋」地名之由來。1906(明治39)年族人到廣東省陸豐縣請回祖先牌位來臺奉祀,並於1911 (明治44) 年增築後堂,翌年完成後將祖先牌位供奉於後堂。
范姜祖堂是一棟具有客家樸實特色的建築,佔地0.8161公頃、房屋建地面積為500坪,整體建築呈口字型,祖先牌位供奉於後堂的中央,其內擺設莊嚴肅穆,前堂與後堂中間的內天井,是族人祭祖的空間,兩側開放式的橫屋供奉觀世音菩薩與伯公,是宗祀中少見的案例。祖堂中尚存有200年前從中國大陸攜來的香爐及陶缸,是十分珍貴的古物。
范姜家族祀堂仍為持原有祭祀功能。並做為范姜宗親會開會場所。范姜祖堂每年農曆四月五日、八月一日舉行春秋兩祭,是范姜族人最盛大的聚會祭祀活動。在管理維護的方面,有專職管理人,負責每日清掃與上香,環境維護良好。
范姜祖堂鄰近新屋市區內,除祖堂為范姜家族祭祀中心外,另有4座老屋 (1號、2號、3號、6號) 與祖堂形成客家巷弄,祖堂左側橫屋則進行活化再利用,規劃複合式文教場所 (展覽、藝術、習藝、閱讀等...) ,提供在地人去處,遊客遊覽新屋之中繼站,且發揮提供自由創作、引入不同資源刺激地方想像力,藉由左側橫屋群帶動老屋群參觀並形塑新屋市街地標。
expand_less